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 中國人民大學五位教師獲獎
11月20日上午,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頒獎儀式在人民大會堂舉行,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、黨組書記謝伏瞻出席并講話,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、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主持儀式。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朱信凱應邀出席頒獎儀式并擔任頒獎嘉賓。國學院孫聞博副教授作為獲獎代表在頒獎儀式上發(fā)言。
在此次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評選中,中國人民大學共有五位教師的著作獲獎,數量居全國高校首位。其中,歷史學院黃興濤教授著《重塑中華:近代中國“中華民族”觀念研究》榮獲二等獎,國學院王子今教授著《秦漢稱謂研究》榮獲三等獎,歷史學院韓建業(yè)教授著《早期中國——中國文化圈的形成和發(fā)展》、法學院張世明教授著《法律、資源與時空建構:1644-1945年的中國(五卷本)》、國學院孫聞博副教授著《秦漢軍制演變史稿》榮獲提名獎。此外,擔任《中國科舉制度通史》聯(lián)合主編的毛佩琦曾為歷史學院教授。
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于1998年7月經中國社會科學院批準設立,是目前中國歷史學界的權威榮譽獎項,每五年評選一次,授予在中國歷史學包括通史、斷代史、專史(含科技史),考古學、古文字學和古人類學等研究領域,由中國籍學者完成并公開出版的優(yōu)秀學術著作。經過個人申報、評獎委員會三輪評選、公示,本屆共評選出一等獎1部、二等獎6部、三等獎12部和提名獎23部。至2019年11月,該獎項已經舉辦五屆,共有147部史學著作獲獎。
附獲獎名單如下:
一等獎1項:
《清華大學藏戰(zhàn)國竹簡(壹—柒)》李學勤主編
二等獎6項:
《中國歷史自然地理》鄒逸麟 張修桂主編
《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》裘錫圭主編
《西夏經濟文書研究》史金波著
《歐亞草原東部的金屬之路:絲綢之路與匈奴聯(lián)盟的孕育過程》楊建華等著
《明代 <萬歷會計錄> 整理與研究》萬明 徐英凱著
《重塑中華:近代中國“中華民族”觀念研究》黃興濤著
三等獎12項:
《中國古代歷史圖譜》(12卷17冊)張政烺主編
《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·陵墓》劉毅著
《中國科舉制度通史》張希清 毛佩琦 李世愉主編
《北魏平城時代(第三版)》李憑著
《地方督撫與清末新政——晚清權力格局再研究》李細珠著
《明代九邊長城軍鎮(zhèn)史——中國邊疆假說視野下的長城制度史研究》趙現(xiàn)海著
《明清徽州訴訟文書研究》阿風著
《釣魚島問題文獻集》張生 殷昭魯 董為民 奚慶慶 陳海懿著
《秦漢稱謂研究》王子今著
《秦西漢印章研究》趙平安著
《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文例研究》孫亞冰著
《商代青銅器銘文研究》嚴志斌著。
提名獎23項:
《“非科學”的中國傳統(tǒng)輿圖——中國傳統(tǒng)輿圖繪制研究》成一農著
《馬克思主義是怎樣生根中國的——馬克思主義在山東早期傳播研究》閆化川著
《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王權的形成》王震中著
《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史綱》路新生著
《長江三峽歷史地圖集》藍勇主編
《公羊學發(fā)展史》黃開國著
《正德十六年——“大禮議”與嘉隆萬改革》田澍著
《禮與中國古代社會》(四卷本)吳麗娛主編
《出土墓志所見中古譜牒研究》陳爽著
《遼史百官志考訂》林鵠著
《早期中國——中國文化圈的形成和發(fā)展》韓建業(yè)著
《宋代三衙管軍制度研究》范學輝著
《法律、資源與時空建構:1644-1945年的中國》(五卷本)張世明著
《政治與事君:呂坤 <實政錄> 及其經世思想研究》解揚著
《秦漢軍制演變史稿》孫聞博著
《留學生群體與民國的社會發(fā)展》周棉等著
《唐代刑事訴訟慣例研究》陳璽著
《桑干河流域歷史城市地理研究》孫靖國著
《桑弘羊評傳》晉文著
《晚清民國時期滇藏川毗連地區(qū)的治理開發(fā)》周智生著
《清代地權分配研究》江太新著
《楚系簡帛中字形與音義關系研究》陳斯鵬著
《楚國農業(yè)科技與社會發(fā)展研究》賈兵強著
- 相關文章
-